
甲午年正月廾四,早上多雲,大至天晴。
酋記得自己第一次的下環湖之旅始於二○○八年四月,當時是由涌尾綑至小滘,於荒澗覓路上鵝髻頂接回船灣郊遊徑出大尾篤。
翌年二月與同行好友再遊船灣下環湖,由大滘覓路(古道乎?)上紅石門坳接回船灣郊遊徑出大尾篤。
直至二○一一年五月再與一衆好友們再次嘗試下環湖,可能由於氣溫偏暖的關係,湖面被藻類染得沿岸整片青綠異常,且湖邊的空氣還夾雜陣陣難聞的異味,並加上自己找不着上上紅石門坳的隱密小路,唯原路退回涌尾作罷。
最近網上見近兩個星期都有行山隊搞下環湖的活動,又再次鈎起我計劃很久但還未實行的“船灣下綑北東南環湖之旅”,而有這個諗法其實就始於○九年第二次的下環湖,當時行在上環湖徑往虎頭沙方向,在山脊上向湖邊眺望時見有兩人正在南綑下環湖(當時他們的大概位置估計是在砵樹灣內灘),也因此意識到在南岸綑邊的可能性。
![]() |
From 140223 船灣內綑環湖 Plover Cove Reservoir Inner Trail |
而為免開往烏蛟騰的小巴因假日經常排有長長的人龍以至起步時間的不確定,到達大埔墟鐵路站後我選擇乘搭275R到涌尾燒烤場下車,在到達涌尾的時間大約是九時半。
旅界一般會選擇在水塘水位較低的時候開線出行下環湖,通常是在四月兼且前二、三個月的降雨量較少才會成行。而今年幾次的寒流來襲前的天氣總是天陰帶雨且即晚就凍得不過十度,這種種條件實不適而作全下綑湖之旅。
據天文台預佈氣溫約為十六至二十度左右,是為最適宜行山的日子,但今日水塘儲水量亦是我多次下環湖最高水位的一次。

到達涌尾後我首先會留意由新娘潭流入塘口末處的小石橋以作為湖面水位高低的參考指標之一,而已往這是可以不用濕腳的程况下由石橋直接過對岸,但今日的水位已經浸過了橋面,這樣看來下綑湖邊的岸線加長了不少,還是在行進時加快些步伐作為補償。














若不是事後比對一下舊相片,我是不會知道有些岸邊可以浸沒了四分之一的闊度。當到達橫嶺頭要往大龍的山路入口位置上與我記憶中的不同,但同樣都是途經界碑的山路,而且出口還是一樣的。



由山路落回湖岸邊往大龍前的一小段路,以及由大滘至小滘的其中一個入灣位斜度非常,行進需要小心的留神,我就是一不留意之下,在大滘過後踏石不穩而滑倒,致左手手掌輕微損傷,但仍無礙往今次的大休地「小滘」進發。











到達小滘附近已經剛過正午十二時,在遺址石築旁擇地大休。雖然小滘位處內灣,但仍不時有陣風從北面(即橫嶺方向)吹來,也許正午的太陽光照在身上的些微暖 意,但都被不時的陣風刮走掉,甚至除開了那一路上穿着的風褸裏沾的汗水都來不及揮發或吹乾,也就凍在風褸的內層,但為免被吹得體溫下降,還都是穿回未乾的 風褸以作擋風保暖罷了。





平時大休慣於只吃兩片方包的我今次足吃掉了六片方包(可今次是有搽果醬的!)外加一罐高糖份飲料,也不知今次是否補 足了體力或是路程上落幅度不大又或是下半部份行速太慢的關係,整個行程腳部都沒有像已往的酸軟又或抽筋,而今次共帶了約一點八公升的水,亦算是補足水的一 次了。

大休半個鐘後準備踏上未知的下半路程,整理一下行裝並拾了一條頗彎的枯枝當作手杖,以作為減少在不平的路面上需要彎腰用手着地作三點 支撐使重心轉移的方式行進,只是捱不過餘下的一半路程也就斷掉了。由小滘至副壩之間南岸的地名是事後於網上參考了前輩「介子」的文章“東北區域面面觀”的 第七篇及第十一篇中的手繪地圖內大約的位置來推斷。



過了小滘後的路並不好行,一開始是在坡度稍斜的散沙碎石面行走。將近行到紅咀的時候驚飛了本在紅咀角上駐腳的黑鳥群。到了大概是窩環的地方發現湖水漲滿未及之處有幾級石梯穩沒於叢中,只是一路過來的有點枯燥又並不好走,真有點想沿這幾級石級 探路上山覓回環湖徑去也,但既來也就須按計劃去也。




又過了幾個小灣後到了應該是上環的地方,除了散落在地上的磚塊外,在不遠處的下環還發現被土掩了的磚砌的環形遺蹟。


只是過了下環後的路就只有更加難行(綑)的岸邊。回望綑過的岸,不少的程况是入水斜度超過四十五度,在這狀况下我會盡量爬升上離水平面遠一點的岸邊較高的位 置,以期使自己容易地找到前移的手腳位及可安全前行的位置,但最要命的問題是岸邊的岩石風化水侵非常嚴重,白色的岩石表面刻下無數裂痕,一不留神的就會粉 碎了用作扶手位的石頭(簡直就像掰開克力架餅乾般容易),露出淺紅的截面。


言今次對於我覺得最難的位置要算得上在砵樹灣前的岩岸邊,我孤且 稱之為“難過水”的斜壁位(可能塘水水位再低的時候會好行不少),斜壁前沿較低的位置沒有踏腳位,要先爬上較高的位置橫移僅幾步之遙的距離,然而又因為前面崖壁呈倒懸狀,以至要下降正下方突出但石紋碎裂嚴重的岩石的腰位,再後沿岩壁上僅有的踏腳位橫移方可安全前行(但冷汗是出了不少),自覺要非有隨時落塘濕身的决心不可。





而另一難位就在砵樹灣後不遠處,也因下路不行而要取上路沿壁再下降,我就是以大字形的方式下降此位(還真是少些攀石技巧不行),過後不遠的彎位就看到砵樹環(咀)。





再後的路也都並不怎樣好行,直至到達鎖門角後才算好了點(過後得知「旅樂行」曾早前由此綑邊出副壩),加上有釣魚客(就那麼的一個!)在此垂釣,感覺打後的路都應該像北岸般易行,而行進速度也就比之前的快了少許,以期盡快的到達副壩。






到達副壩後的行速也就回復稍為正常的步速,頭也不回的直出大尾篤乘巴士回家,結束短漸的探求之旅。





後記:
- 與上次的杯靈雙渡不同,今次是以數碼相機為主,並且打算以手機中的 OruxMap 的 Photo Waypoint 來 capture 相的,但當回到家時才發現只有影相時的 waypoint 紀錄但並沒有要影的相片,原因應該是當用 photo waypoint 影相後 OruxMap 會一再需要確認的選擇,但我當時並不理解這個機制,真是失策。
- 手機的電量的持續性亦是一個問題,今次開GPS做tracking時手機電量還剩大約70%,但都捱不到全程,若影相的紀錄無誤,可能在半路中途手機的電量已耗盡了。
View jdx-140223x_Plover Cove Reservoir Inner Trail in a larger ma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