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旅樂行]黃龍峽谷群龍會 (2014-01-05)

路線: 東涌地鐵站 -> 黃龍坑道 -> 黃龍主澗 -> 臥龍石澗龍爪潭 -> 龍隙坑道 -> 龍顎主澗 -> 山間隱徑 -> 左龍石澗 -> 黃龍坑二龍爭珠 -> 黃龍雙險 -> 黃龍龍嘯澗口 -> 隱密山徑 -> 右龍石澗 -> 隱密林徑 -> 黃龍瀑 -> 黃龍坑道 -> 東涌地鐵站



癸巳年十二月初五(小寒),天晴,有煙霞。
我自己對(在港)行山活動嘅形式以人計分為三類:自己一個人行、約朋友小組同遊、參與公開行山隊。
而以我孤癖嘅性格,比較傾向三至五個同好一齊行山,不過能夠夾得到時間而且行程又適合嘅機會真係非常之少,反而一個人行嘅機會更加大。
至於跟隊,除非有自己未行過嘅路線再加上對呢條路線好有興趣,否則都係自己一人成行算罷啦。有人行山鐘意跟隊,喜歡廣結同好,互相幫助照應,分享交流等等,路線怎樣只係次要。
每一隊行山隊都有其各自嘅特色:步速、難度、走訪路線以及與隊行友等各有不同,而制定及帶領路線嘅領隊是為該行山隊的特色及固有風格嘅核心。
酋記得當初跟旅樂行旅,冇話A組B組線之分,但可能因應與隊出席嘅行友們喺體能、步速及技術經驗等不同而後改變成為現有分組嘅出現。在相同嘅地點集合,分組路線以難度劃分,兩線通常會在同一終點散隊(亦可能有所不同)。
而今次就冇分組嘅路線,呢次路線我對於前半部份都有行過,但印像唔深,而後半部由龍嘯澗口開始嘅山林小徑就未有行過。也就趁此機會跟隊回索一下舊日足跡以及見識自己未曾著跡嘅路徑。
大隊集合時間係八點答九,自己當然就要準時到達集合地點。九點大隊起步,當一衆到達黃龍坑郊遊場地,領隊黃潤芝先生約略講解行程大概,述畢後繼續行程。















沿黃龍澗到臥龍澗口上溯臥龍石澗至龍爪潭,而自己嘅壞習慣‘急性子’又一再表露無遺,但只限自己所認識嘅路線,也只不過係有陣頭威咁!大隊在龍爪潭集齊人小休片刻不久,便沿右嘅支澗入溯龍顎。












離遠望著大隊在龍顎瀑底石壁玩石影相,當然不乏高手們展露一下身手,直至領隊吹雞起行,我就沿較為安全嘅路線到達最上層嘅瀑頂等待大隊到來,只係估唔到大隊喺下一層瀑頂集合尾隊。還好佩合自己不合羣嘅性格!




















係瀑頂不遠處離開龍顎石澗,沿山間隱徑接入左龍上源再往下溯,直至既定嘅大休地點左龍天池瀑頂,都係十二點過尐。












在左龍瀑頂大休約一個鐘後,領隊示意曉得覓路落瀑嘅行友可先行下降至黃龍坑二龍爭珠瀑底。天池瀑壁底層係一個高約七至八米左右的天然平台,有繩於上可游繩落黃龍坑,而我就用繩作為保險或輔助,而盡量用手腳貼石下降壁位,以減少在繩上施力,若不行才用繩游降着地。














在黃龍坑觀看行友們逐一下降壁位後大隊繼續起行,唔知係咪喺壁底呆得太耐定係冇鬆筋嘅關係?起行時兩雙大腿竟然抽筋!今次重唔係冇尾陣!雖然直至龍嘯澗口之間的黃龍雙險都不是問題,但上雙險碎石太多一不留神時若引致落石的話就是大問題!
龍嘯澗口瀑頂右澗上溯不遠右邊有一隱密山徑接右龍石澗瀑頂,若果冇領隊指引嘅話真係唔易察覺。


















原本以為網上所敘述嘅路線中“由右龍險道返回黃龍主澗”指嘅係右龍石澗瀑底旁嘅五星險線,但當領隊叫一衆行友繼續上溯時…我~傻~了~…可能諗著沿返自己行 過嘅險線落返右龍瀑底旁,所以就同領隊講自己脫隊。當一衆行友紛紛離開後我就開始嘗試尋找舊路落返黃龍坑,但印象模糊尋路不果,加上碎石太多下降不易,最 終在大隊離開後二十分鐘才决定隨領隊在石上留下的記號追回尾隊。










大隊原先從右龍石澗瀑頂上行不多遠的右邊山路出澗,此山路有色帶懸著為記,估計是通向藏龍石澗嘅山路,走到半途大隊竟然另闢隱密林徑下降至黃龍瀑,一衆行友在此嬉水留影,有部份行友如我不打算與隊晚膳者可先行沿澗出返東涌散隊。












當大隊喺黃龍瀑影相玩石嘅時候我就另覓地方小休,食食麵包及補充水份,再‘慢’着步伐往回東涌等巴士走人。








後記:原來用手機做GPS記錄,之後再用其他軟件(我用viking)加返waypoints,當然我暫時只會加相對嘅時間作為waypoint嘅標題。又因為工作太累,以至符懶得去抽時間嚟出文,所以隔咗成一個月至完成本文(其實只係短短幾段吧!)

From 140105 [旅樂行]黃龍峽谷群龍會 Trekking around Wong Lung stream {Lui Lok Hang}



View jdx-140105g_Trekking around Wong Lung stream {Lui Lok Hang}Untitled in a larger ma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